我是谜滇王案之幽兰雅香凶手是谁?真相解析
我们聊聊这个我是谜滇王案之幽兰雅香的凶手到底是谁。标题这么一提,估计不少人都好奇。小编这就给大家带来点解析,答案其实很简单,就是幽然亭。当然,这背后还有不少细节,我们慢慢道来。
解析幽兰雅香的真相
-
孟子与荀子
一家之内的善恶之论,说的就是儒家的孟子与荀子。孟子主张性善论,荀子则认为性恶论。孙子与孙膑都是兵家,但没提善恶之分。 -
梅兰竹菊
梅兰竹菊四君子各有品性。孤芳幽谷里指的是兰,凌寒现傲骨说的是梅。坚贞挺且直的是竹,晚艳隐霜中是菊。 -
笔墨纸砚
看图就能发现,“笔墨纸砚”其实是被拆开的四个字,分别分布在一定区域里。石就是砚,丝就是纸,黑就是墨,毛就是笔。
滇镜的动机与行动
张太傅很喜欢兰花,但因为教学任务忙,又不擅长照顾,导致心爱的兰花枯萎了。这让老先生一直不高兴。滇镜作为学生,看在眼里,想为老师重新寻一株兰花。他暗中学习如何培养盆栽的兰花。
兰花生长习性是喜阴喜湿润,怕阳光直晒,喜欢肥沃的土壤。滇镜通过练武场的杨太保得知,他在御马场里试探阴影与光照,避免直晒。他在园林里问设计师傅关于采光的问题,在宫后苑里询问贵妃如何照料花草,还在园林弄得一身泥尘。这些都能看出他在偷偷询问如何为兰花创造好的光照和环境。
滇镜动手能力很强,房间里的遮阳板,还有看起来不像闲书的书籍,都在暗中培养兰花。关于去书房查找的“应付太师功课”的书籍,其实也是记载兰的书籍。
滇镜会去哪?
-
根据湳月和潭水交流得知,滇镜在几何课上听得很认真,自学能力很强。他跟师长学习了十二时辰与十二生肖计时方法,将学堂周围环境画了下来,发现书房方位在十二时辰的位置里,与下午下课时间点(申时四刻)比较吻合。他在书房位置处画了一只猴子(猴对应申时,学堂申时四刻准时放学)。对应的,三师休息处约莫在辰(龙)时这个位置。图纸留下的诗句“灵猴夕哺时,群龙行游处”的意思,即是“放学时刻,在老师休息的场所”。
-
根据滇镜在课桌上留下的字谜,得出“笔墨纸砚”的答案后——这个有些像勺子的图案,由一个斜线和一个直角图案组成,滇镜将它正面朝上,向先生讲学处,这个勺子的方向长端其实是在指示先生往东下角方向过去,根据图画里,学堂的东下角正是三师官员们休息场所。而粗略知道了是去三师休息场所还有句后话:下一句“云云坠山间,孤芳传深谷”。根据秦太傅给南月潭水的考题可知,梅兰竹菊的品性中,兰为“幽”。云云坠山间指的是“幽”这个字,便可知他是要去幽然亭。
幽然亭的雅香
幽然亭,撒下的霞光铺满亭廊。不易察觉的一处荫蔽,飘来一股幽兰的雅香。年幼的滇镜探探四周,确定无人后,踮着脚尖来到张太傅常来歇脚的石桌处,悄悄地将一盆开得正好的兰花,几本书,还有一封字条小心地放在了亭子石桌上最显眼的地方。
“滇镜。”身后传来了潭水的声音。滇镜一惊,回头一看,“你怎么回事,小老弟?”潭水正拉长着脸看着他。“兄长?!”见势不妙,滇镜趁着空隙撒腿就跑,却是直接撞进突然出现的浦月怀里。
“别想跑了,滇镜。”湳月将滇镜紧紧一抱,令他脱不了身,被当场抓获。“快放我下来,兄长...你们怎么会在这?”滇镜被湳月紧紧抱着,挣扎不能。“还不看你把张太傅气的,叫我们四处找你?”潭水责怪,“你且等先生来到这里,归还戒尺和扇子,再好好道个歉!”
“等等兄长,你们先听我..”这时,听见了亭子里的打闹声,正在亭廊赏景的张太傅赶了过来。看见了两位殿下的抓获现场。湳月先将滇镜轻轻放了下来,揉了揉他的脑袋。三人和张太傅互相行了个礼。
浦月:“去吧,和太傅先生道个歉。”潭水:“要解释,跟先生解释去吧。”说是这么说,但兄长们的眼神里却尽是温柔。
滇镜来到张太傅身前,归还了藏在身上的戒尺和扇子,向先生道了歉,也交代了一切。张太傅听完滇镜解释,望着石桌上在辉映于夕阳柔光下的兰,手中的戒尺不由松了一些。一时有些说不出话来。
“事情就是这样..先生,学生知错,愿在此接受先生责罚。”听滇镜这么一说,潭水面色紧张了起来,正要去求情,湳月轻轻按住了他,向他摇摇头。张太傅看看滇镜,再看看身边的两位殿下。许久,他缓缓地收回了手中的戒尺。
“既是殿下的心意...责罚..便免了吧。”
然后第二天滇镜还是没逃过罚抄十遍《弟子规》的命运。
总结
我们讲了我是谜滇王案之幽兰雅香的凶手真相,其实滇镜才是幕后黑手。他因为张太傅的兰花枯萎而心生不满,最终决定偷取兰花送给老师。虽然过程中有些波折,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原谅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要考虑后果,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。